昨天,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代表、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餘昌祥(左二)與三個女兒在啟動儀式上獲贈首發的《國家公祭·解讀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資料集(1)》。 新華社發
  歷史的指針再一次指向7月7日。今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隆重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
  時間不是簡單的複寫。今年的全民族抗戰爆發紀念日,註定要在不同尋常的時空坐標中刻下新的印記。
  據新華社電 位於湖南芷江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6日對新華社記者說:“作為抗日戰爭勝利的受降紀念館,我們將在全國範圍內首次公佈日本向中國投降的一些原始視頻資料,讓更多的人瞭解這段歷史。”
  “八年烽火起盧溝,一紙降書落芷江。”吳建宏向記者表示,“這段20多分鐘的視頻資料,清楚地記錄了日本代表在湖南芷江簽訂投降書的過程,是美方人員當時作為盟國代表拍攝下來的,它是日本向中國投降的重要證據,是正義戰勝邪惡的見證。”
  早在2005年,曾經有媒體公佈過該段視頻資料,但只有1分鐘多,是一位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檔案館通過手機拍攝的。而此次公佈的時長20多分鐘的視頻則是由美國國家檔案館提供。
  吳建宏介紹說,這段珍貴的視頻將通過製作相關的歷史紀錄片,年內通過電視媒體向觀眾播出。
  坐落在湖南芷江侗族自治縣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當年就是中國人民接受侵華日軍投降的舊址。1945年8月21日,代表百萬侵華日軍的今井武夫一行奉岡村寧次之命,飛抵芷江乞降。
  吳建宏說,為紀念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中國在受降地芷江建立了“受降紀念坊”。1985年,修複後的受降舊址對外開放,1995年在受降舊址附近擴建、新建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
  從1985年開放至今,以受降舊址為核心陳列的受降紀念館已經接待了海內外游客3000萬人次。吳建宏告訴記者,日本也有部分人士前來參觀和懺悔。
  對於當前日本政府一系列試圖挑戰戰後秩序的言行和動作,吳建宏十分氣憤。他說,日本侵華的歷史不容否認,中國抗戰勝利、打敗日本軍國主義的事實更不能淡忘!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就是一個明證。當年日本投降的舊址還在、照片還在、降書還在、所有文件史料都在!
  □抗戰祭奠

  “國家公祭網”上線
  據新華社電隨著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李高山按下按鈕,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新華網共同籌辦,中、英、日三種文字版本的“國家公祭網”(www.cngongji.cn)昨天正式上線。
  為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二戰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造成的深重災難,今年2月底,我國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這一符合國際慣例、順乎國內民意的決定,受到了國內外輿論的一致好評。今年12月13日,第一次國家公祭將在南京舉行。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介紹,設立“國家公祭網”旨在進一步普及國家公祭相關知識,將對死難同胞的紀念常態化,方便全球華人及愛好和平的國際友好人士隨時隨地瞭解史料信息、悼念死難者,在提醒世人不忘歷史教訓的同時,進一步向世界傳遞反對戰爭、珍愛和平的理念。
  新華網副總編、國家公祭網總編劉加文介紹,公祭網設計以血紅、黑色與白色等三種色調為主,凸顯了對死難者的哀思與祭奠。目前完成第一階段建設,根據對象的不同,中文版主要分為公祭資訊、海外公祭、在線公祭、公祭回音、公祭教育、公祭知識和網上史料館等七大板塊。英文版和日文版均分為在線公祭、公祭資訊、公祭知識、論壇互動等四大板塊。
  “互動性是公祭網的最大特色之一。”朱成山介紹,國家公祭網,最重要的是祭奠的功能。為此,除了大量可供瀏覽、學習的信息外,公祭網設置了“在線公祭”區塊,從而便於全球網友參與祭奠。區塊下設“公祭堂”“家祭”“點燭敬香獻花植樹”等欄目,網友可直接進行祭奠,向遇難同胞點蠟燭、獻花、植樹、撞鐘。生動的動態效果帶來的莊重儀式感,讓祭奠者肅穆、警醒。
  此外,剛剛上線的“國家公祭網”還將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網站”實現無縫對接、形成互補,從而更好實現歷史教育和傳遞和平的使命。
  據瞭解,今年12月13日,“國家公祭網”還將增加俄、法、德、韓四種語言文字版本。
  □抗戰紀念

  南京啟動大屠殺死難者遺屬登記
  據新華社電為更好地傳承南京大屠殺歷史、教育後人牢記歷史教訓,昨天上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啟動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登記活動。
  南京大屠殺暴行發生迄今已近77年,幸存者大多已經80歲以上,已到耄耋之年,人數越來越少。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世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僅剩100多人。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介紹,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幸存者也必然會慢慢逝去。紀念館在研究歷史的過程中發現,一些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遺屬、幸存者的後代對那段歷史也較為熟悉,長輩們當年悲慘的受害史,往往隨著他們的講述,印入後人的記憶中,成為歷史經歷傳承下去的又一重要途徑。這直接促使紀念館決定展開了遺屬登記活動。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代表、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一家四代7人參加了當天的啟動儀式。夏淑琴老人表示,她的兒女、孫女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過當年那種家破人亡的歷史,但她經常教導他們,不能忘記過去,作為當事人的家族,有責任有義務讓更多的人知道當年的戰爭所帶來的災難,希望他們的講述能告訴下一代再下一代,永遠不要忘記歷史。
  夏淑琴的外孫女夏媛說:“從有記憶開始,外婆(夏淑琴)就一直給我們講她當年的悲慘遭遇。令人憤怒的是,日本右翼分子卻‘揣著明白裝糊塗’,一而再地否認侵略歷史。因此,我們一定要一代接一代地將口述歷史傳承下去。”
  朱成山表示,由於特定的身份,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群體將是今後一個時期歷史傳承的主要力量,在未來的證言活動、公祭活動中將承擔更多的責任。紀念館的目標是在今年12月13日首次國家公祭日之前徵集到3000名以上的遺屬信息。
  啟動儀式現場公佈了徵集熱線聯繫電話,主辦方呼籲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後代或知情人士儘快撥打電話,及時登記相關信息。
  □抗日展覽

  日被繳物件展覽一周
  京華時報訊 (記者文靜)已經生鏽的抗戰時期的軍刀、被砍出裂縫的日本士兵頭盔、慘烈的南苑保衛戰時日軍使用的炮彈殼等亮相展覽。今天是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紀念日,西城區文化館將通過實物、歷史檔案、照片、報刊等展覽回顧抗戰歷史。
  記者獲悉,該展覽有圖板22塊,展櫃10個、書櫃4個。展品包括29軍官兵和目前唯一有較完整史料可查的抗戰中犧牲的政府官員,北平市衛生局局長謝振平烈士的事跡;北平市人口傷亡調查材料、掩埋屍體和難民統計數據;以及來自於不同界別支持抗戰的“無名”英雄等。不少檔案資料文件都是首次用於展覽,多件繳獲的日軍物件將首次亮相。
  觀眾還可通過檔案文件等瞭解以佟麟閣、趙登禹兩位抗戰中最早犧牲的中國高級將領名字命名街道的始末,正言了網上一些不正確的說法。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一周時間。
(原標題:日本投降原始視頻將公佈)
(編輯:SN1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57oulqd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