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漳州4月9日電 題:臺灣“新時代相聲之父”的藝術“求生”路
  作者 張羽 王欣
  “我希望壯大說唱藝術,但現狀卻比較艱辛。”剛結束在閩南師範大學的說唱藝術表演,王振全又馬不停蹄“轉戰”廈門大學,準備9日晚間的演出。
  來到閩南,被譽為“臺灣新時代相聲之父”的王振全拿出了自己用閩南語重新編排的段子——《華西街賣蛇》。濃濃的鄉音相聲,讓大陸學生們既新鮮又好奇。“學生們很歡迎我的節目,我很得意。”
  不過,相較於大陸學生們的熱情,說唱藝術在臺灣是個冷門。“曲藝藝術是個好東西,可惜年輕人知道的不多。”王振全感嘆。
  1984年,王振全創辦了臺灣第一個專業說唱藝術團體——漢霖民俗說唱藝術團,迄今已有30年的歷史。
  “我做這些工作沒有別的道理,就是因為我喜歡,我著迷。341種說唱藝術,我對每種都有莫名的好感。”通過聽廣播、錄音,王振全無師自通,學會相聲,“無心插柳走上了這條道路。”
  為了維持藝術團的正常運轉,王振全經常要和他的弟子奔赴臺灣各地演出。王振全記得,“有一次,凌晨從臺北出發,下午到屏東演出,晚上趕到臺東表演。回到家時,又是一個凌晨。”他戲稱,就像“環島一日游”。
  “說唱藝術是老祖宗留下的藝術瑰寶。”為提振其影響力,漢霖藝術團經常到世界各地巡演,足跡遍佈67個國家,在華人圈中傳揚。
  不過,最近兩年,漢霖藝術團不得不放棄參加由中國國民黨發起的“十月公益巡演”,“因為生存成為更加迫切的問題。”
  在資源有限的臺灣,為了學習正宗的相聲,王振全將大陸電臺的曲藝節目錄製下來,與大陸相聲名家的演出資料一併儲存在他所創立的“漢霖相聲圖書館”內。
  王振全告訴中新社記者,相聲圖書館就一個辦公室大,收藏有相聲工具書200餘冊,1000多捲錄音,300多捲錄像。這些大多是他走訪大陸各地所得。
  王振全曾向臺灣文化主管部門申請經費,欲將聲音、影像資料數字化處理,以便更好保護這些珍貴資料,“但100多萬(臺幣)的經費還是難以獲得,所以只能擱置在一邊。”
  最令王振全欣慰的是,由他親手培養的96名“說唱娃娃兵”,他們都是來自臺灣各地的青少年,很多從小學一二年級就進團學習表演。“我很感謝這些可愛的小朋友和家長們,在這個年代願意學說唱藝術,很不容易。”
  王振全說,“現在很多人漸漸遺忘了傳統文化,可就是這些娃娃在表演中告訴大人,什麼是三綱五常,什麼是太平歌詞。這讓我很驕傲!”
  10日,王振全將結束此次大陸演出,回台連續參加三場表演。
  “門票已在孩子們的家長幫助下賣完了,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面對現狀,這位六旬藝術家的“求生”之路還將繼續。(完)  (原標題:臺灣“新時代相聲之父”的藝術“求生”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57oulqd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